|
地址:长春市亚泰大街与自由大路交汇五环国际大厦1408、1409室
联系人:于先生
全国咨询热线:400-853-5969
邮箱:xgnic@xgnic.com
手机:13624467185 13844844006
网址:http://www.xgsite.com
|
|
|
资讯中心 >> 雅虎前总裁:周鸿祎和3721让我们知道对阿里放权 |
雅虎前总裁:周鸿祎和3721让我们知道对阿里放权 |
点击率:1380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8/8 15:31:16 【去百度看看】
|
8月8日消息,《哈佛商业评论》日前发布了一篇名为《一个内部人士对雅虎牵手阿里故事的叙述》(An Insider’s Account of the Yahoo-Alibaba Deal),该文章记录了雅虎(35.66, -0.13, -0.36)前总裁苏姗·德克尔(Sue Decker)回顾雅虎收购3721和入股阿里巴巴(滚动资讯)的经历,她表示,整合雅虎中国和3721的失败让雅虎意识到,必须全部放弃对本土公司控制权。
以下为原文摘要:
1999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只有大约500万,但到2002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000万,也正是在那个阶段,雅虎的发展势头很明显赶不上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
当时雅虎中国的营收只有区区几百万美元,每个月只能吸引到500万到1000万用户。很多中国竞争对手都在快速尝试新型营收和商业模式,并且遥遥领先于我们。它们积累了更庞大的用户群体,总计能够获得近1亿美元的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收购一家已经步入发展正轨的本土公司,希望这家公司给我们提供经过实践检验的本土管理经验,并在互联网搜索业务方面帮助我们。
2003年11月,经过努力,我们以1.2亿美元收购3721,这是一家拥有五年发展经验、将近200名员工的公司,最重要的是它的领导者是一位作风硬派、强势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家周鸿袆(an aggressive local internet entrepreneur)。
3721的核心产品是一种早期形态的搜索:通过下载浏览器帮助用户直接前往目标网站。这家公司的通过销售针对拉丁字母构成的域名制定的数十万个中文关键词来获得营收。
我们当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把两家公司(雅虎中国和3721)的精华整合成全新的雅虎中国,2004年营收预计可以超过2500万美元。当时我们有300名员工,大多数是本土精英,每个月的用户也超过了5000万。我们当时对雅虎在中国的未来感到乐观。
但到2004年中期,公司因为控制权和管理风格上的分歧陷入了运营困境。周鸿袆据称认为原先雅虎的员工薪水过高,而且作风懒散(Zhou reportedly felt that the original Yahoos were overpaid and lazy)。
而雅虎团队则感觉自己受到欺压,而且认为周鸿袆并没有专注于雅虎的运营。我们坚持认为,本土团队应当遵循雅虎z总公司的汇报、体制和管理要求。显然,这令本土团队感到不满,2005年周鸿袆离职,随后建立了奇虎360(93.38, -0.60, -0.64)公司,现在在纳斯达克(4334.97, -20.08, -0.46)上市交易,市值120亿美元。
尽管周鸿袆带领公司超额完成了业绩任务,但3721的市场地位与中国本土市场的竞争对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雅虎总部和雅虎中国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最初采取了最严格的控制措施:雅虎控制着产品和团队,集中管理法规部门,例如财务和法律。为此,我们依赖于雅虎自己聘请的员工和雅虎内部挑选的管理人才。这种做法理顺了与总公司的沟通和现场的指导。面对地域和文化上的遥远距离,这似乎是探索新市场的有效做法。
然而从中国本土招募的员工感觉到,我们在逊尼维尔总部的公司领导并不理解中国市场,他们把这些公司领导看作是外人。这从一开始就制造了紧张关系。但问题不止于此,公司总部批准一些本土酝酿产生的想法时耗时太久,因此中国国内的竞争对手针对本地市场进行产品调整并快速进入市场,进而击败我们。
因此,在收购3721时,我们就决心采取一些不同的做法。面对这位作风硬派强势、经验丰富的中国商界领导人,我们放弃了很多的产品控制权,允许本土团队在决策方面拥有更多自主权(We gave up a lot of the product control to an aggressive and experienced Chinese leader and allowed the local unit much greater latitude for decision-making。)。
我们还允许3721高层管理综合运营,包括此前雅虎中国的业务。只有法律、财务和人力资源事务需要报告到公司总部。
但是3721在处理因两种不同文化和商业习惯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上做得很糟糕,这些问题也放缓了我们在产品方面的步伐。
正是因此,在与阿里巴巴合作时,我们认识到,需要整个放弃运营控制权。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