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长春市亚泰大街与自由大路交汇五环国际大厦1408、1409室
联系人:于先生
全国咨询热线:400-853-5969
邮箱:xgnic@xgnic.com
手机:13624467185 13844844006
网址:http://www.xgsite.com
|
|
|
资讯中心 >> 政府网站,究竟做给谁看? |
政府网站,究竟做给谁看? |
点击率:1348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5/11/16 14:34:31 【去百度看看】
|
日前,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检查整改结束。记者对广东惠州各级政府网站进行了深度调查,发现之前被点名的部分“僵尸网站”的确“复活”,增加内容、持续更新。不过,在整改过程中依然有一些问题,少数存在点击网站没权限,用户注册无入口,有的陷入“死而复活,不久又死”的循环。
当地一些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站做不好,“缺人,缺技术,归根结底是缺钱。”的确,网站维护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完成。如果仅仅是提出要求而不跟上配套措施保障的话,下级单位很难完成网站建设任务,所以网站建设难以有持续动力也就不难理解。
除了各级政府部门维护网站难度大外,笔者还疑惑:政府网站,究竟做给谁看?上面无非是各位领导的活动集锦,单位宣传的阵地,又有多少信息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群众需要获取的信息政府网站上有没有?信息公开方式是否贴民心、接地气?如果无法做到的话,政府网站建设得再好,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恐怕各级政府应该思索的,不仅仅是该如何打造好政府网站,还有如何更好地畅通与民沟通交流渠道;如何实现与群众良性互动;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介重塑自身形象。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应变被动为主动,深刻认识各类新媒介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信息公开、与民互动的方式。网站、论坛、微博、微信都有覆盖面广、传播信息快的特点,一旦不正确利用,便会出现负面影响——政府言论被广大网友质疑,经常处于被网民“围观”和“吐槽”的局面,所以一些党政部门总是消极应对。虽“舆论猛于虎”,但“犹抱琵琶半遮面”终究不是办法。现代社会信息化提升,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群众早已习惯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获取信息,各级党政部门也应转变思维,顺势而上,摒弃陈旧的信息公开思维,跟上时代发展节奏。
其次,日常信息发布已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对突发热点事件的回应反馈以及通过政务平台为老百姓解决实事才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下一步方向。已有越来越多的党政部门意识到新媒介在突发事件中的重要性,例如。在2011年9·27上海地铁10号线碰擦事故信息发布中,由于上海市政务微博贯彻“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在态度”的信息发布原则,使得事实迅速澄清,获得各方的肯定。从2014年起,广州率先试水“城市服务”,联手打造可办事的政务微信。广州市海珠区的“海珠政务”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虽不是全国最早的微信政务平台,但是却极具雄心——从一发布起,“海珠政务”就坚持了让政务微信能办事。党政部门若利用好了这些平台,工作效率将有大的提升。
再次,信息公开方式的改变,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打造更加有亲和力的政府形象。微博“平安常州”曾发布了一段视频,该局民警用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将防诈骗方法教给公众。微博“深圳天气”以语言幽默、鲜活有趣的特点其长期位居气象类政务微博榜首。这样的信息公开方式,公开的不仅是群众需要的信息,其方式方法更是“接地气”,让群众易于接受,由最初的“信息发布”,发展到了“政务服务”,并迈向了“大众娱乐”,改变了党政部门“高高在上”的印象,距离拉近了也就让群众愿意与党政部门互动。
诚然,信息公开方式的改变,也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来保障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监管到位,但这是时代发展趋势,一个“呆板”的政府网站,凸显的是其背后落后的政治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的党政官员,以及不能及时更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在这个“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人可以监督政府,政府也可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塑造形象,以此来“接地气、聚人心”。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
|
|
|